2018-01-30 00:00
全高收投資 首重避險機制
全球經濟好轉,成熟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向上攀升,對全球高收益債券市場提供有力支撐;但物價攀升結果,不可避免會帶動通膨蠢動,因此許多成熟國家的貨幣政策已經出現反轉,包括升息或是緊縮量化寬鬆的政策以為因應。
法人指出,在全球高收益債券投資中加入適度的避險機制尤為重要,因為投資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控制風險。
瑞銀全方位高收益債券基金擬任經理人鍾君長解釋,在債券型基金中,高收益債券基金屬於波動度相對較大,如何透過有效機制達到平衡投資風險,顯得特別重要,所以在本基金的操作上,也適度運用如信用違約交換指數(CDX)等工具,來達到控制可能的潛在風險。
一般來說,區域型或國家型債券,因區域集中,風險自然也較集中;當市場風險上升時,調整彈性相對較低。而全球高收益債市因布局全球,具有區域風險分散優勢,加上可供選擇投資標的也更廣泛,自然較有助分散風險。除透過投資區域配置達到自然分散風險外,亦可透過投資工具的運用來達到控制風險的效果。
鍾君長表示,據瑞銀投信針對2010~2015年期間共發生過的六次風險事件分析發現,當市場出現預料之外的重大風險事件時,亦造成股、債市場波動,如果能運用適當的避險工具,確實有助達到降低波動的效果。
舉例來說,從2010年到現在為止,市場經歷過歐債危機、美國降評、二次歐債危機、美國QE退場、美國升息疑慮及陸股崩跌,和美國升息與能源違約風險等六次風險;風險發生期間,美股下跌6~18%不等,而美林全球高收益債指數指數則是下跌2.5~9.9%不等,平均跌幅約為5%。
但如果有透過避險工具,例如信用違約交換指數(CDX)進行一半的避險,則同一期間的美林全球高收益債指數指數,跌幅則是降到1.4~4.4%,平均跌幅已降至2.78%;若全部執行避險,則跌幅更僅剩0.6%。
鍾君長表示,這顯示避險策略的運用確實有助因應市場波動。而即將於2月1日開募的瑞銀全方位高收益債券基金,就是適度採用金融避險工具,盡可能達到控制波動風險的目的。<摘錄工商>
留言板─個股新聞訪客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