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7-21 00:00
兩類ETF 特性大不同
國人搶收益,蜂擁台股掛牌ETF,激勵集中市場的ETF規模首次突破5,000億元。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,ETF市場蓬勃發展,產品線雖日益多元,但ETF的投資標的、報酬表現和風險狀況可能南轅北轍,投資人務必先掌握商品特性,再依需求選擇。
證交所指出,目前集中市場掛牌超過百檔的ETF,大致區分為兩類,一是傳統型ETF,追蹤國內外股票、債券等現貨表現,主要為買進並持有一籃子有價證券,另一類是交易型ETF,包含原型期貨ETF、槓桿型ETF及反向型ETF,分別以追蹤期貨指數表現、讓單日報酬放大為兩倍以及獲得與標的反向的報酬為目標,主要投資標的是期貨而非現貨。
看好市場長期趨勢向上,或想獲得穩定配息的投資人,適合透過第一類ETF,作為核心部位或定期定額。
不過,同樣是傳統型ETF,投資也有一定風險,因此選擇標的時,最好先了解市場風險、信用風險、終止上市風險等,觀察流動性、折溢價、追蹤偏離,並定期檢視自身投資配置的風險集中度,必要時加以調整。
第二類的交易型ETF,則可供短線操作、避險等策略運用,價格波動通常較傳統型ETF來得大,加上期貨到期前必須轉倉,槓桿反向ETF每日重新平衡,因此這些ETF會頻繁調整期貨持倉部位,有較高的管理費用、轉倉和交易成本,對長期績效表現或有負面影響,僅適合短期交易。
證交所表示,為保護投資人,首次交易期貨ETF或槓桿反向ETF,依規定須簽署風險預告書,且只有具適格性條件者才能買賣槓桿反向ETF;另可從證券代號清楚識別:原型期貨ETF的第六碼為U,槓桿型及反向型第六碼分別為L和R。
投資人務必了解期貨與現貨的差異、正逆價差變化以及每日複利效果的影響,並審慎評估折溢價及追蹤偏離風險,尤其現有二檔石油相關的槓桿型ETF雖獲准暫時豁免清算,但豁免適用僅止於9月30日,投資人仍應注意下市風險。<摘錄經濟-必富網小編整理、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>
留言板─個股新聞訪客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