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2-07 00:00
另類資產ETF 躍投資新星
台灣ETF市場經過多年努力,2015年元大投信發行元黃金ETF,正式揭開期貨信託ETF發展,至今元大仍致力創新,積極與主管機關合作研究,從事法規突破,提供投資人商品、貨幣、外匯等另類資產ETF,擴大市場需求。
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,元大投信2012年開始推動ETF產品創新,研究商品ETF發行可行性之際,即與證交所、集保結算所、投信投顧公會、期貨商公會與券商周邊單位等,共議法規突破,除了先行修訂期貨信託基金管理法,也針對交易流程與相關單位協調修正,至2015年才正式推動黃金、原油、外匯等期信ETF上市,迄今獲得回響。
劉宗聖指出,油、金等另類資產ETF,實以期貨為核心、ETF為標的、國際市場為平台、客戶為導向,過程結合了傳統與另類資產,橫跨絕對報酬、相對報酬,基金管理也能整合主、被動優勢,讓另類資產投資躍升台灣資產管理新主流。
細部而言,期信ETF發展第一階段,是將原油、黃金、外匯等商品期貨化,透過發展期貨指數,期信ETF進行追蹤,做到期貨現貨化,進而讓投資人賺取報酬。
相較過往投資人必須直接持倉期貨,期信ETF省去控管保證金、到期轉倉等問題,而且,只要開辦台股帳戶,就能布局全球商品與外匯行情,加上正向、槓桿、反向型ETF,還能掌握短線價差與匯差契機。
以今年為例,劉宗聖說,全球股市漲幅已高,全球央行貨幣政策開始轉向,引發今年以來,美、歐元等貨幣走勢劇烈波動。在全球股債面臨潛在修正壓力下,商品與外匯等另類資產ETF,可望帶來新投資機會,作為平衡股債風險利器。
劉宗聖進一步指出,所謂另類資產,一般是指傳統股票、債券以外的資產,以商品、外匯等為大宗,並以期貨操作做基礎,而相對於股債資產,期貨可以達到多空雙向操作,使另類資產發展方興未艾。或如衡量股市波動的指數型產品,及近一年在全球市場受到關注的比特幣等發展均值得留意。
劉宗聖認為,隨著新型ETF不斷推陳出新,因應未來市場變動、新產業崛起,另類資產ETF可望在資產配置,扮演舉足輕重地位。
與此同時,ETF發行公司必須提出相對應的配套,包含投資人教育、適格性與投資人保護等,都應提出新框架。劉宗聖強調,面對國內市場競爭白熱化,未來ETF產品發展,不僅要持續接軌國際,也要引進海外創新,特別是期信商品涵蓋傳統與另類等八大資產,橫跨主被動操作管理,可同時提供絕對與相對報酬,期盼期信ETF發展,有機會再走向主動化、智慧化,推升另類資產ETF成市場顯學。<摘錄經濟>
留言板─個股新聞訪客回應